教育教学
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 教育教学 > 规章制度 > 正文

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材选用征订办法

作者:   来源: 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3-05-10   浏览:






 









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,是进行教学的基本 工具。教材选用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选用髙质量的 教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。为了贯彻落实《高等学校教材 工作规程》,规范我校教材选用征订工作,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,保 障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,特制定本办法。

教材的选用征订管理

一) 开课系(部)负责教材的推荐和初审工作,教务处对选用 教材进行审核上报,经主管校领导批准后,负责教材的征订和日常管 理工作。

二) 教务处和各系(部)应加强教材建设,定期组织开展教材 评价和评优工作,使教材选用、征订及供应的工作更加合理、有序和及时。

教材的选用

(一)教材的选用原则

选用教材必须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要求,符合本专业人才培 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,印刷质量好,内容准确,价格合理。

1. 选优性原则。在同类教材中优先选用国家级、教育部高职髙专 规划教材;优先选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高职高专、高校教 材,获得国家、部(省)级优秀奖的高职高专、高校教材;各专业课 程应优先选用公认的优秀教材;优先选用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

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、技能证书等考试相结合的教材。未报经学校教 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自编教材不得私自进入课堂。

2. 适用性原则。选用的教材应适合本校的实际情况,必须适用于 教学,符合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和要求,深浅恰当、 难易适中。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(职业技能)的指导和培养,能 体现本专业特色和高职教育特色。

3. 集体性原则。选用的教材应由教研室(组)教师集体研究,并 经系(部)负责人审核后选定。

4. 统一性原则。教学大纲要求相同的同门课程,应釆用同一种教

材;全校统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中,相同的课程原则 上应选用同一种教材。 '

5. 时效性原则。选用教材应结合专业的发展情况,适时做好教材 的更新换代工作,尽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。

(二)教材选用的标准

1. 思想性。政治思想观点正确,没有路线政策性错误。

2. 科学性。概念的阐释、原理的论证、公式的推导、定理定义的 叙述、数据的引用、现象的描述必须准确;教材内容既能反映新知识 和新技术,又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,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。

3. 基础性。以课程功能为依据,系统反映本学科基本理论、基本 知识、基本技能,内容详略得当,主次分明,各部分之间紧密配合。

4. 应用性。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、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。

5. 配套性。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、教学大纲、教学参考书、案例 材料等要尽量形成体系、以便配套使用。

6. 启发性。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,富有启发性,有利于藏发 学生学习兴趣,便于自学。

三)教材选用的程序

1. 每学期教学任务下达后,各教研室(组)应根据承担教学任务 的情况,按照以上原则和标准,认真研究教材的选用。公共基础课教 材由负责课程教学的相关教研室(组)负责研究选用;专业课教材由 各专业教研室(组)负责研究选用。

2. 各系(部)按照教材选用的原则与要求,对各教研室(组)推 选的教材逐一审定后,认真填写《教材选用申报表》,经系(部)负责 人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核。

3. 教务处审核后确定教材选用计划,上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后实施。

4. 教材选用方案一经审定不得随意变更。若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更 换教材的,应由课程所属教研室(组)提出书面申请,经系(部)负 责人审定后报教务处长批准。

5. 因选用教材未按时出版、发行或者教材供应商无法供应等原因 确需更选教材的,相关系(部)要及时研究更选,不得延误教材征订。

、教材的征订要求

(一)教材征订填报工作开始后,首先各系(部)要以专业为单 位,认真填写《教材征订申报表》;然后没有学生的教学部门,要将相 关专业的《教材征订申报表》送至对应系,各系核准征订数量后一并 报教务处。教务处审核通过后,各系填报《教材征订汇总表》,教务处 汇总后统一上报集团采购部门进行征订。教材征订工作,一般安排在 每年的5月份和11月份进行,具体时间以教务处的通知为准。


二)为避免教材过时、积压、浪费,征订每种教材原则上为下一学期开课课程的学生用书量,同时可征订一定数目的任课教师用书。教师参考类教材一般不予征订。

三)各学期教材征订工作结束后,原则上不予更改;若因特殊原因需要变动的,应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至教务处协商处理。

四) 各系(部)教研室应将所选教材信息及时通知有关任课教师,教师应按此教材为依据组织备课和教学。

五) 各系(部)和教师个人一律不得私自订购、发放计划外的 教材。

四、其他

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,由教务科研处负责解释